测绘工程专业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诚信、友善、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保护世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备良好的身心素养和国防意识。
(二)业务能力方面
(1)学术能力要求。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语言、数据库、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扎实的工程图识图、地图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扎实的误差与测量平差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国内外测绘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工程科技报告和论文的写作能力;了解本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科技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工作能力要求。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具有团队协作、创造性思考、规划和组织、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使用工具和技术、实施监理等能力。
(3)技术能力要求。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等仪器设备;掌握测绘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基本专业技能;熟练使用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包括AutoCAD、南方CASS、GPS数据处理等软件,具有数据传输、图形编辑、图幅整饰、图形输出等方面的技能。掌握大地测量相关知识,具有常规控制网设计、布设、施测、数据处理的能力。掌握工程测量相关知识,具有建筑工程勘测、工程放样、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变形监测、不动产测量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掌握摄影测量和遥感图像信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熟悉常用图像处理软件,具有较强的图像数据处理能力。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熟悉常用GIS软件,具有进行空间数据矢量化、图形和属性编辑、拓扑处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数据入库、空间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具备运用测绘专业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中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在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运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测绘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伦理基本要求。
(5)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备基本的维吾尔语听、说、读能力。
(三)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城乡规划专业
经过本科阶段培养,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遵从行业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履行岗位职责;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1)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物理、力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城乡建设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
(2)掌握城乡规划设计与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系统数据分析和GIS应用等基础技术;
(3)了解建筑与土木工程、景观环境工程、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形态美学的一般知识和理论及其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4)了解人居环境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5)具有调查研究、公共互动、综合分析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够将城乡规划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具有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7)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掌握建筑单体、群体之间及其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关系,具有公共建筑群体及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备创新意识,开放视野、敏锐思维以及与之相应的创新设计能力;
(1)在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具备运用基本设计方法创新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创造具有美感的建筑、空间和环境的能力;
(2)具有通过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协同各方共同探索解决问题与挑战的能力;
4.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规划师职业道德、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及时了解城乡规划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
6.具有体育、形势与政策、军事和安全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
土木工程专业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为人诚实、正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良好素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技术责任,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具有推广新技术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国防意识,能乐观面对挑战和挫折;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土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维护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
业务能力方面
了解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1门外语。
熟悉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至少1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应用其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建筑、给水与排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等相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知识。
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
具有应用语言、图表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为人诚实、正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良好素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技术责任,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具有推广新技术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国防意识,能乐观面对挑战和挫折;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水利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维护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
业务方面
1.了解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1门外语。
2.熟悉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熟练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辅助软件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灌区与水利枢纽的规划、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水利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掌握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等相关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文献、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
8.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10.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为人诚实、正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良好素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技术责任,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具有推广新技术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国防意识,能乐观面对挑战和挫折;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维护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
业务方面
1.了解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1门外语。
2.熟悉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至少1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并能应用其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电站及水工建筑物组成、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
8.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10.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经过本科四年的培养,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为人诚实、正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良好素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技术责任,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具有推广新技术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国防意识,能乐观面对挑战和挫折;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维护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
业务方面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掌握一门外语。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掌握至少1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应用其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设计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体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设计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体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9.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把握机遇,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环境工程专业
经过本科四年培养,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养、高尚的道德品德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能乐观面对挫折和挑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防意识,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正确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对社会、环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承担相应责任,并能在生活和工程实践中自觉维护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
(二)知识技能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的工程设计、咨询与管理、技术运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这些基础知识用于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
1.2掌握工程力学、环境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环境工程地质、工程项目管理及计算机应用等工程基础知识,并能用于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和表达;
1.3系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用于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新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咨询与管理。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合理可行的结论。
2.1结合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应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针对西北特别是干旱区复杂生态环境基本特点进行分析,科学描述和正确表达环境工程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2.2能够广泛查阅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的相关文献、行业标准、规范和各种资料,通过资料研究获取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获得合理可行的关于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规律及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处理单元、系统方案和工艺流程,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并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各种影响因素。
3.1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针对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条件的约束下,设计关于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方案和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能体现经验传承与改进创新的有机结合,并能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论证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2能综合运用专业技术报告、工程图纸及设计计算说明书等手段,完整呈现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设计成果。
4、研究:基于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科学原理,能够采用理论分析、试验设计和结果监测及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并通过实验数据解析,获得合理有效的研究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工程软件、现代实验监测分析手段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设计、实验分析和模拟预测研究,并能够理解所使用方法和技术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利用工程和人文背景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和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脆弱生态环境的特点,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环境工程措施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并尊重新疆多样化的民族及宗教文化,能够在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自觉履行个人的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环境工程及其它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掌握环境工程专业技术术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报告撰写、工程绘图及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能够就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环境工程及相近领域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工程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强健的体魄,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不断适应新时代社会及行业发展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并有效实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
(三)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建筑学专业
经过本科五年培养,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遵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职责。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基础与原理:了解建筑学的综合知识体系,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相关学科基础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2)认知与调研: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实践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对现实空间环境进行观察、认知和记录的现场调研方法,掌握案例调研、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调查。
(3)分析与工具:掌握建筑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在综合性的建筑与城市设计与研究中,合理选择并使用恰当的技术、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并研究和分析复杂工程实践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设计与表达: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创造性、综合性地解决实际设计课题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掌握运用绘图、实物模型及数字工具等表达建筑设计的方法,并对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等专业领域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
协同与创新:具备创新意识,开放视野、敏锐思维以及与之相应的创新设计能力。在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具备运用基本设计方法创新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创造具有美感的建筑、空间和环境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意识,了解建筑学专业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
6.具有体育、军事和安全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