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种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种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停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快乐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原则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友好,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6.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7.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8.在符合团体规定的前提下,能合适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规定。珍爱生命,活在当下。


三、大学生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度苛求,确立目的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防止失望感;
4.不盲目的到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防止过度紧张;
5.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学会善于掌握自我,善于控制和调整情绪,对适应社会发展维护心身健康却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情绪活动可以说是心理刺激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人的任何活动莫不以情绪为背景,伴有情绪色彩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健康的情绪生活,要注意情绪体现的合适性及情绪的紧张适度。情绪的适度紧张不仅使人们生活富有节奏和情趣,并且能高效地发挥人们的潜能从而获得心身友好和心理健康。

情绪的体现合适是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而不要无限地压抑自己的情绪。此外,培养乐观的态度、风趣感,都能保持自我感觉良好,及时缓和心理紧张。心理调整是通过对的的认识和评价个人所处的环境,竭力消除那些不快乐的心理刺激和生活事件,理智接受非个人能力能变化的现实,从而去良好地适应,并使情绪积极而稳定,保持自我意识良好,到达保持心身健康的目的。
如下是几种缓和压力的措施
1.对的评价自己,不要过高规定自己。对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自己有对的的认识,做自己可以胜任的事情,对自己有个合理的预期和评价。
2.培养独立的人格,减少他人评价的影响。认识自己的价值明确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有明确的是非界线,且不能人云亦云,不要被周围所左右。
3.多与人交流沟通,及时倾诉自己感受到的无助和不快。交流是释放压力的交效途径,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与他人交谈,获取心理支持,增强自信心。
4.运用多种社会支持。任何心理成熟的独立的现代人,都需要他人的协助,广泛的社会支持是缓和压力不可或缺的途径。家人是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构成部分。此外,平时需注意扩大”的交际范围,从没有利益冲突的第三方寻求心理支持。

5.从多纬度审阅自己,建立自我同一性。由于自我意识复杂性与多维性,青年需要在多向度中审阅自我、调整自我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整合自我意识,向理想自我靠近。